第七百三十八章 十五年计划
黄鸿年将中策收购的这些企业分拆打包,包装上一些吸引眼球的炒作概念,然后拿到国外上市再出售。
至于在收购的过程中,黄鸿年津津乐道的经验,却是对地方政府的“造假”睁一眼闭一眼,至于原本的管理层更加是一动不动。这些与企业经营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,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尽量减少资本运作的阻力。
结果企业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,转手卖给国外的投资人,当初的承诺大多数都变成了一堆废纸。企业解散的解散,工人失业的失业,倒是打开了“资本运作”这么一个潘多拉的魔盒。
作为一个工程师出身的实业经营者,胡文海的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对这种做法有什么好感。
在他眼里,华尔街高盛这种资本,和洪水猛兽也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然而话说回来,晴天送伞、雨天收伞,这是金融业无法避免的本性。和资本来自哪里,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。就是胡文海创立的中铁建投,在这上面也无法免俗。
最多就是在胡文海确定的战略投资方向上,中铁建投能够忍受的风险要更大一些。
所以从一开始,胡文海的思路就是如何能把国际资本挡在外面。而以他今时今日的影响力,对国内相关政策的制定肯定有着强
<本章未完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观看!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