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285章 点石成金,钱庄

滥铸,对国家财政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威胁。

    为什么会如此呢,原因也不难找到。

    唐朝初建时,社会经济刚启稳发展,商品经济亦处于复苏阶段,水平较低。这样,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其合理一面,也能适应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。

    可等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,钱帛兼行就暴露出其固有的落后和缺陷。

    因为绢帛有体大物重、不便分割、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,不被市场所欢迎,作为货币的职能也就趋于衰退。

    商品交易便逐渐趋向于使用更高一级的铜钱作中介,这就需要增加铜钱的投放量。但中国缺铜,更何况产矿大省云南还没有开发,更不在大唐疆域内。

    所以,朝廷想多铸币发行,也难以有充足的原料。随着流通中铜钱短缺的日益加剧,铜钱的币值自然不断上升坚挺,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,自然屡禁不止。

    在徐齐霖看来,把铜钱逐步退出货币体系,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。否则,就算是打下南诏(云南),依照目前的开采水平,也满足不了铸造铜钱的需要。

    说白了,徐齐霖的设想就是不用铜钱了,改用纸币这种更先进的货币符号。

    而纸币的制作成本低,
 <本章未完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观看!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