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:捷报抵长安
的请求:那就是将阵亡将士集中葬在契吴山。
罗通在信上写:“古之匈奴有汗庭山供奉他们的英灵,今之突厥也有得胜山……为什么我华夏、我大唐就没有一个祭奠对外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地方?秦有蒙恬,汉有卫霍、李广,后有乞活军冉闵…史万岁、长孙晟等对外战争的民族英雄……今有我们死难的两万多英烈……若我大唐无一个英雄纪念之地,让我们、我们的子孙如何祭奠英烈?如何缅怀先烈?如何知道前辈创业之艰难?我们英勇无畏的将士为国家统一、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,若无一个归宿,又怎么能在九泉之下安心?我们的后代子孙又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英烈们带给他们的一切?有鉴于此,小婿决定捐出家资,在契吴山亦或是在朔方城建立一个安放英灵的‘民族英烈祠’。”
“我要将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骸骨埋葬其中,在墓碑上深深的镌刻下他们的名字、记载他们的功绩,以供千秋万代供人瞻仰,万世千秋英明永存!从而使英烈的名字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。小婿此议,还望岳父批准。”
罗通的话象重锤一样敲击着满朝文武的心,是啊,这一点所有人都忽视了。活着的人还活着,还能够享受战后的生活,但牺牲了的战友们,再过个几十年、上百
<本章未完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观看!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