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1章 内囊摘除术
囊型包虫病病灶囊壁分为内囊、外囊及外囊与肝脏组织之间的膜样结构,而内囊及其中的囊液、子囊具有致病性。因此,完整切除内囊或者破坏其致病性,是手术治疗的目的。
常见的有内囊摘除术,外囊剥除术,内囊摘除+外囊次全切除术,肝段切除术,腹腔镜下囊型肝包虫手术,经皮穿刺引流囊液术。
当然,还有另外一种更加严重的情况,泡型包虫病。
泡型包虫病又称“虫癌”,其生长方式类似于恶性肿瘤,呈浸润性生长,因此无瘤手术是手术治疗泡型包虫病极其重要的标准。术前完善相关影像学资料对决定手术方式,手术部位,避免损伤临近组织等具有重要意义。根据患者的情况,患者为囊形包虫病,相对要简单一些。
所以,经综合考虑,苏杨建议给予患者内囊摘除术。
内囊摘除术是最早应用的术式,可应用于各个时期囊型包虫病的治疗,主要适用于asa评分较高位置较深且病灶大于10 cm,或者同时伴有多个病灶。
方敏和他的弟子们仔细商议了一番,也觉得的苏杨的建议不错,就应该采用那种术式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患者病情好转,可以进行手术了。
苏杨
<本章未完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观看!>